千呼萬喚中,衛福部宣布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全面掌握西藥、中藥、兒童困難取得的必要藥品醫材、罕病特殊營養食品和緊急需用藥品、公費疫苗和傳染病用藥,希望解決30年來最大的缺藥問題。

衛福部規定業者要有6個月的藥品和原料庫存量,否則就要通報。食藥署將為短缺藥物尋找替代品,公開徵求生產或進口廠商,及早預防。如果替代品也短缺,將啟動專案生產或專案進口,並且每2週公布通報案件辦理情形。

不同以往的是,衛福部首度使出撒手鐧,不遵守規定者將會依法受罰6~30萬元,停止1年健保給付,預料將影響銷售醫療院所的權益和健保市占率。

衛福部提出的缺藥解決措施,看在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眼裡,心中有喜也有憂。她在2016年呼籲衛福部成立預防藥品通報中心,是全台最早提出建議的專業人士。

沈采穎在台北市開設藥局,是最直接感受缺藥的第一線崗哨站。她多次發現無法採購藥品,不能讓社區民眾就近領藥,因此,樂見衛福部正視缺藥問題,建立進階版通報機制,踏出預防缺藥的第一步。

她回憶,2015年,台灣開始實施PIC/S,藥品生產接軌國際,食藥署嚴格要求藥廠的原料和製程,廠商必須多花一倍時間準備。由於藥廠生產不及,2016年開始缺藥,她就建議衛福部注意缺藥問題。

20202月初,新冠肺炎肆虐,沈采穎再度提醒政府未雨稠繆,成立「缺藥中心」。3月中,台南市藥師公會發現無法採購多種藥品,食藥署卻否認有缺藥問題,還表示對不實訊息最高可罰300萬元。

她認為,相較當時衛福部的態度,現在略有改善,然而,仍有美中不足之處,值得官員注意。

 

沈采穎藥師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希望衛福部能解決缺藥問題。

 

讓藥局有藥   幫民眾調劑

由於醫院和藥廠簽有合約,廠商往往優先供貨,藥局和診所沒有簽約,進貨量也少,被視為弱勢團體,經常採購不到,還要以高於健保價購買,讓他們受制於藥廠。

「讓藥局有藥,幫民眾調劑!」沈采穎表示,藥局散佈社區,最接近民眾,從防疫經驗不難發現藥局的角色,賣口罩、發快篩,一旦發生大型傳染病,藥局照護功能更顯重要,不應該發生缺藥。

衛福部最新規定醫院藥品進貨量不能超過去年同期的1.1倍,要求藥廠在醫院、藥局、診所公平分配。她認為,這三者的藥品量應該以433比率配置,不能獨厚醫院,衛福部還要掌握藥廠的出貨對象和數量,保障藥局、診所有藥。

 

缺藥
衛福部舉行記者會,說明解決缺藥措施。

 

廠商違規導致缺藥   應落實罰則

在衛福部的新措施當中,官員破天荒決定,對沒有提早6個月通報缺藥的廠商祭出罰則,消息一出,在藥師圈引起討論。

「業者沒依規定通報,未來一年不納入健保藥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納入健保藥品,走自費市場,不是可以賺更多?藥廠會怕這個看來像懲罰的懲罰?」「現在有哪個藥被踢出健保?」,藥師在群組裡熱烈談論。

沈采穎認為,衛福部不要慣廠商,必須說到做到,開罰警示違規者。以立普妥缺藥為例,物流業久裕公司宣稱產地發生颶風,影響生產而缺藥,可是,當地春天不會有颶風,久裕又沒有提出實際證據,食藥署應該調查。

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開始上路,能否改善缺藥,甚至預防缺藥,有待觀察。尤其俄烏戰爭仍未平息,法國連日罷工抗議,沈采穎說,歐洲進口藥品會受影響,必須備妥替代藥品。

隨著世界局勢變動,原物料調漲,缺藥只會持續發生,衛福部拿出新措施,全民都等著看它的成效。

 

圖片來源:沈采穎、台南市政府、衛福部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