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影響民眾健康,也引發民怨。監察院在3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將著手調查衛福部是否怠惰失職。

監察委員林國明、蕭自佑在新聞稿中表示,衛福部解決缺藥問題,已經擬定短中期策略,希望未來藥品能穩定供應。可是,現在的缺藥品項中,便秘、腹瀉、止痛、抗生素、降血壓、降血脂等藥物都已經短缺,影響民眾健康。

雖然衛福部有其他替代藥物可以替補使用,然而,缺少某些藥物已經危及病人性命,例如,急救插管藥物Cisatracurium嚴重缺貨,肺炎重症患者生命可能不保。

 

Cisatracurium缺藥  大白肺病人瀕臨死亡

北市聯醫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就在臉書上表示,Cisatracurium是保護肺部通氣的必要治療藥物,他就是使用這項藥治好瀕臨死亡的大白肺病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也刊載了三期臨床試驗結果。

慢性病人領有慢箋,又已經付費,卻無法在藥局領取藥物,甚至被迫要返回醫院領取,造成生活不便,缺藥對他們影響甚鉅,嚴重損害用藥權益,因此,林國明、蕭自佑申請自動調查。

依據《藥事法》第27條之2規定,藥廠如果不能穩定供應藥品,至少應該在6個月以前通報衛福部。如果因為天災或不歸責藥廠的因素,也應該在缺藥發生後30天內通報。

可是,這次缺藥荒先由社區藥局發現,2位監委表示,他們要調查衛福部是否落實缺藥通報機制?有無積極解決藥品短缺問題?相關人員有無怠惰失職?了解缺藥原因。

「希望監察院調查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說出內心的期許,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願望。

 

缺藥監察院
缺藥危及生命,監察院將展開調查。

 

圖片來源:Pixabay、維基百科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