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到10月中旬3週之內,每天有31人到77人死於新冠肺炎,死亡率愈來愈高。
公衛學者推測,民眾在半年前施打的第3劑追加劑,對中重症的保護效益已經失效歸零,以致造成近來死亡率上升,民眾必須儘快施打次世代疫苗,保護生命,尤其是免疫力差、患有白血病、肌無力症和失智的人。

第3劑預防中重症效益歸零,最近3週死亡率隨之上升。
第3劑防中重症效力已經歸零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天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分析,最近3週受到9月分BA.5疫情影響,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由於第3劑追加劑覆蓋率已達70%,照理來說,應該可以預防中重症,死亡率不會上升,可是,實情卻非如此。
陳秀熙發現,第三劑的接種率雖然高達70%,各年齡層的死亡人數卻在增加,即使是小於50歲的族群,死亡率較年長者低,也在微幅上升;50~64歲的死亡率增加最為明顯。
雖然疫苗無法預防感染,從許多研究結果來看,對預防中重症,有一定的保護力,死亡率不應該上升。陳秀熙分析目前死亡情形,他對第3劑預防中重症的保護力,存著很大疑慮。
他認為,第3劑追加劑的保護力隨著時間逐漸減弱,今年4、5月間,保護力還有50~60%,可是,到了7、8月分,就降到40%, 9月分更降到30%,死亡人數跟著開始攀升,9月底到10月中旬,從每百萬分之2.53人逐漸增加到2.76人、2.91人。
其實,不只陳秀熙懷疑第3劑的保護力,團隊成員的北醫教授嚴明芳從國際研究,也證實第3劑的效力會漸漸降低。
她引用美國CDC VISION NETWORK對90萬人的一項大型研究,施打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追加劑,半年之後,預防住院的效力剩下不到一半,預防急診的效益消退更快,4個月後,也是不到一半,不論年齡,打後4~6個月都會降低。
團隊成員的林庭瑀博士認為,國內這一波死亡者包括生病住院,免疫力下降而感染新冠的病人,以及直接感染新冠的人。

第3劑預防中重症的效益在9月分降到3成,10月則是歸零。
接種次世代疫苗降低死亡率
由於第3劑保護力已經失效,她推算,如果次世代疫苗施打率能達到8成,每百萬死亡人口可以降到0.8,減少將近2/3。
她又以日本作為對照,BA.5疫情也相當嚴重,可是,平均每日死亡率為百萬分之0.52人,遠低於台灣的百萬分之2.29人。原因之一是日本第4劑次世代疫苗施打率較高,60歲以上已達到72%,10月底更將擴及6個月到4歲的嬰幼兒接種。

日本次世代疫苗覆蓋率達72%,死亡率是百分萬之0.52人,台灣則是2.29人。
免疫力差、白血病、肌無力者務必接種
陳秀熙強調,台灣雖已經開放第4劑,至今施打率還是不高,65歲以上長者施打率僅40%,50~64歲族群甚至不到20%,他認為,台灣應該以日本為榜樣,踴躍接種第4劑,降低死亡率。
那些人應該要優先接種第4劑?
「複合型免疫缺乏症、多發性骨髓瘤或白血病、肌無力、肺纖維化、唐氏症、失智等類型的病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6倍,要先接種第4劑,」北醫教授嚴明芳引用一分英國研究時表示。
她說,這分英國報告對6.7萬人研究施打第3劑追加劑之後,因為突破性感染而死亡的情形。
研究顯示,除了本身的疾病,年齡是另一項主要死亡原因。大致說來,80歲以上死亡率是50歲的31倍,長照機構住民、社經地位較差、男性的死亡風險較高。
圖片來源:陳秀熙教授、pixabay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