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不差那幾千塊吧!」「誰知道你下班跑到那裡?」「你能不能證明你的病毒株和確診病人是一樣的?」
「這是染疫的醫護人員向醫院主管申請公傷假,最常得到的答覆,顯然他們遭到刁難,」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常務理事王曉暹醫師在一場「醫護染疫高風險,職災認定路遙遙」記者會上如此表示。
7月15日,醫療團體與立委洪申翰、邱顯智召開記者會,為確診醫護爭取職災申報權益,也道出醫院主管阻擾撓、不為人知的醫護辛酸。
從醫療團體、立委的資料,對照實際向勞保局申請職災的醫護人數,令外界質疑醫院隱匿確診的醫護人數。
立委調查申請職災給付醫護僅569人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代表,也是職業醫學科醫師的張恆豪認為,台灣確診人數超過400萬人,全民染疫比率約為17.81%,如果以此推算確診醫護人數,可能有2.6萬人,對照申請職災給付,卻只有465人,足見醫院不把確診列為醫護職災。
立委洪申翰調查發現,醫療相關行業確診者約1萬3500人,他相信還有很多醫院沒有納入這個數據。他向勞工保險局調閱資料,發現這2年半來,申請「職災給付」的醫療業卻只有569人。
他還向負責審核發放「執行第五類傳染病致傷病補助」的疾管署閱資料,發現過去這2年半,不到100位醫護申請。

立委洪申翰調查,確診醫護人員約1萬3500人,他認為,實際上有更多醫療院所沒有通報。
申請人數和確診人數存在明顯落差
「實際申報職災的醫護人數和確診人數存在明顯落差!究竟是衛福部、勞動部宣導不夠?還是醫療院所阻撓醫護人員,不讓他們申請?」他提出這項疑問。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從7月5日~13日對醫護人員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有454人參與,藉以了解他們對職災給付申請的看法。
結果顯示,受訪醫護認為,萬一確診,沒有在第一時間請領全薪公假,最後也沒有申請職災相關給付,65%是因為不了解申請細節,41%認為會遇到醫院主管壓力,20%認為,申請程序繁瑣,耗費心力,不想申請。
本身是護理師的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孫韶駿則說,醫事人員身處高風險的染疫環境,74%的受訪者認為,醫院對職災相關權益的協助不夠,更有86%認為,政府協助不夠。
醫院對職災給付申請宣導不足
他還表示,醫護人員對職災給付認知不足,74%受訪者不知道職災除了有全薪公傷假,還可以請領優於普通傷病的補償費用,由此可見,醫院宣導不夠,主管也不了解相關內容。
雖然醫護人員穿著兔寶寶裝,看來防護嚴密,孫韶駿解釋,由於長時間待在專責病房,幫病人翻身、拍背,安撫情緒,感染機率增加,屬於染疫高風險族群。
調查顯示,當他們知道確診,休假7天,42%獲得公假,卻有45%使用自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常務理事王曉暹說,有醫護人員向工會反應,一旦確診,想要向醫院申請公傷假,往往遭主管阻撓,甚至說話語氣傷人。

醫療團體和立委呼籲醫療院所要協助確診醫護人員申請職災給付,政府要處罰從中阻撓者。
阻撓職災申請的醫療院所應受罰
邱顯智認為,惡意阻撓醫護人員申請職災認定的醫療院所,勞動部和衛福部應訂定相關罰則,同時要建立稽核機制,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勞動權益。
其實,勞動部去年就公布「COVID-19職業病認定指引」,醫護理應可以爭取應有的職災認定和補償。洪申翰說,他將要求衛福部和勞動部交叉比對通報確診員工數量,找出應通報而未通報的醫療院所,讓醫護人員依法請領補償。
圖片來源: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立委洪申翰臉書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