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確診媽媽來說,今年是最難過的母親節;對確診的護理師媽媽,更是苦上加苦。

「這個母親節,身為母親的我一點都不快樂,」一位確診的護理師媽媽在解隔離即將要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寫下一篇短文,由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在臉書上轉載,有60多人分享。

確診的護理師不僅要忍受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還要擔心會把病毒傳給孩子,面對同事也確診,人力不足,醫療量能緊崩,沈重的工作負荷讓她們十分無奈。

這位確診護理師有2個孩子,夾在家庭和醫療機構之間,承受著兩端的壓力。為了病人,即使2歲的兒子已經確診,她必須丟下,不能在家照顧,必須返回醫院工作,字句間透露著為人母的不捨。

身為護理師,她知道自己早晚會確診,站在對抗病毒的第一線,政府要護理人員在此刻共體時艱,卻沒有提供足夠的保障,內心滿是辛酸。以下是她的自敘:

 

護理人員一旦確診,最擔心自己會把病毒傳給家人,特別是年幼子女。(此為示意圖)

 

為了病人  不能親自照顧確診孩子

我今晚解隔離,明天要上班,但是,兒子在婆家也發燒,他才2歲,快篩陽性,去三重醫院,急診說沒有驗PCR,所以,只能到小兒科診所拿藥回婆家。

我打電話問機構老闆,可以讓我再放假嗎?她說沒人了,我必須出來上班,我只能把兒子留在婆家,明天繼續上班,我其實真的好難過。

今年的母親節,是在疫情下渡過了,因為我確診了。說實在話,我身為護理人員,知道自己早晚會確診。因為這波大浪疫情,衝擊著大家,無論是誰都躲不掉。

上週我們單位有人確診,老闆讓我放假,因為家裡有沒打疫苗的幼童。我問了政府部門,我這樣子,算匡列隔離嗎?他們回覆我:醫護人員不能算匡列範圍,只要是陰性,都能上班,除非確診才能放假,傻眼……,那當初買隔離險是為了什麼?

 

護理人員站在第一線對抗病毒,染疫確疹風險高,不少人認為工作條件不好,因而轉業,以致護理人力常常不足。

 

以為感冒  實際是確診

公家機關有派工作人員到我們單位採檢PCR,報告出爐,我是陰性。可是,隔幾天我開始咳嗽了,心跳很快,我想應該是太累了。本來要準備評鑑,因為疫情,臨時喊停,後來單位同事染疫,我又忙了一些事情,心想可能是感冒了。

就在這樣子想的時候,發現身體不太對勁,怎麼跟之前的感冒症狀不一樣呢?

我自己篩檢,果然是兩條線,當下想著:完了。女兒停課,她都跟我在一起,我好擔心會傳染給小孩及家人,還好兒子在婆家,請婆婆照顧,否則,2個都中獎,我無法想像……

本來要趁勞動節連假,訂了飯店,要帶小孩出遊。因為單位評鑑,我常加班,打算等忙完評鑑,拿著五倍券出遊。可是,清明節後,眼見疫情愈來愈嚴重,我和老公討論,決定取消旅遊,跟兩個小孩待在家裡,比較安全。

兒子平時不跟我住,假日也未必能見面,他好像不太認識我了,有點難過。後來,單位同事確診,我用五倍券買了快篩劑、備用藥物及民生必需品,心裡希望這些物資不要派上用場。

沒想到我中獎了,而且是第一個使用,這時反倒慶幸自己早已經備妥藥品。

 

確診症狀痛苦  心跳加速

唉,有人問我中獎是什麼感覺?就像是重感冒,還要再嚴重很多:狂咳、鼻塞、發燒、心跳快,我自己測到110/分,痰液黏稠,很難咳出。

我想,大人都這麼不舒服了,幼童怎麼辦呢?而且這不是中了,就一勞永逸,中了還是會再中呀!

我擔心我日後回去工作,會不會又帶病毒回來給小孩?但是,我不回家睡,我能去那呀?

我把確診的事情主動告訴了老師,因為我不知道學校何時會收到公文,倒不如先跟老師通報。幸好女兒已經很久沒上學了,如果因為我,讓班上同學確診,我不就更自責了?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認為,醫療量能緊繃,醫護人員如果垮了,台灣就無法和病毒共存。

 

憂心傳染家人  難以共體時艱

當了媽媽之後,會很擔心小孩安危。目前女兒上小班,不去上學,我媽媽可以幫忙,兒子則是婆婆照顧,還好我有兩位好媽媽,當我堅強的後盾,幫我照顧小孩。如果我最愛的家人確診,我會很自責,怪自己傳染給他們。

真心希望這波疫情能快點平穩下來,政府也要有所作為。唉,護理人員也是人生父母養的,不是這樣子被糟蹋,也不是把護士節(512日)改成護理師節就好。這麼多年了,給點實質幫助吧!

這個母親節,身為母親的我一點都不快樂,這個護士節,身為護理師的我也很不快樂。「共體時艱」這句話,我已經聽了20年了,可以換個台詞嗎?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提出4項建議,希望政府和醫療院所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環境,鼓勵他們回任。

 

多少護理人員院內感染  無從得知

「醫護人員站在對抗病毒的第一線,面臨疫情海嘯,政府提供了什麼保障措施?」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提出質疑。

她說,護理人員照顧確診病人,很容易遭到感染,這幾週疫情大爆發,到底有多少名護理人員是院內感染?無從得知。

由於確診者愈來愈多,護理人員在醫院、家裡或是社區感染,途徑變得複雜。陳玉鳳發現,醫院趁勢打迷糊仗,現在因為人力不足,甚至有醫院不關切院內感染,規避雇主通報職業災害、給予公假的雙重責任。

「現在醫療量能吃緊,如果醫護垮了,台灣如何與病毒共存?」陳玉鳳反問。

 

護理人員今年已少千人  執業登記率下降

她表示,由於護理人員沒有合理的薪資報酬,離職率愈來愈高。每年18萬名畢業生,從事護理工作者約莫一半,現在的執業登記率是59.1%,比2021年最高的59.7%少了0.6%,減少1080人。

因此,她提出4點建議,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環境:

1.合理尊重待遇讓護理人員回流:目前疫情嚴峻,除了專責病房,也發給其他護理人員津貼,鼓勵他們回任。

2.提供第一線護理人員抗疫時安身之所:護理人員擔心傳染家人,各縣市政府應提供住宿場所,讓他們安心工作。

3.關注前線護理師的心理精神壓力: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輔導焦慮壓力過大的第一線人員,政府建立疫後醫護人員關懷照護機制。

4.全民攜手照顧醫護家人,緩後顧之憂:學校主動關懷第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減輕壓力,若有需要,提供照顧與教學。

只是類似的呼求並非第一次提出,政府和醫院雇主真的聽進去了嗎?

 

 

圖片來源:Photo AC、陳玉鳳理事長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