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照顧我們的健康,醫院有責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不幸的是,醫療暴力無所不在。2022年3月6日,淡水馬偕醫院癌症病房發生了護理師被病人毆打的暴力事件。
《Dr.131醫生醫》讉責醫療暴力,以連續篇幅探討,希望能引起各界關注,醫院必須重視醫護人員的勞動權益,以及還給醫護人員安全的執業環境。
淡水馬偕醫院護理師醫療暴力事件之5:
「希望這篇文可以被上熱搜,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 如果護理師都會被打成這樣了,誰以後還敢上班顧病人!」
因為這一則Dcard訊息,淡水馬偕醫院護理師遭癌症病人打傷的事件才會曝光。不禁令人想問,醫院設有相關通報流程,為什麼不是透過院內,向主管報告,幫助傷者?而要在網路上爆料?
為了探討護理人員對醫療暴力的看法,《Dr.131醫生醫》與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合作,在事件外傳後5天詢問會員,10小時內,就湧入90名基層護理人員作答,可見他們十分關心職場安全議題。
大致來看,超過9成作答者表示,醫院擔心聲譽受影響,對暴力事件抱持息事寧人的態度;醫院沒有教導如何因應暴力事件,甚至不知道向誰通報;他們沒有參與醫院暴力事件演習,也沒有聽過;調查單位不了解被害者的感受,才會有一半到七成五的施暴者不受罰。

這一則Dcard訊息透露淡水馬偕醫院有護理師被病人毆打,才引發社會關注這起醫療暴力事件。如果醫院有暢通的通報系統,網路就不會成為另類通報站。
以下是問答摘要整理:
醫院怕病人不上門 情願息事寧人
問題1:醫院對醫療暴力的態度如何?
答:「醫院息事寧人」「不想上新聞」「怕病人不來,影響營運」「為了醫院生意,不想塑造會告病人的形象」「醫院以和為貴,病人是收入來源,事情鬧大,怕沒有人要再來看診住院」「醫院想大事化小」「醫院第一時間覺得是醫護人員的錯誤」「不想把事情鬧大,影響醫院名聲。事情若鬧大,醫院得再多花錢請保全,評鑑也會被扣分」是作答者普遍的看法。
可以發現,醫院將病人視為客戶,遇到暴力事件,不願對外聲張,一位護理師就說,「很多時候都是高層施加壓力,要求醫護人員不要報案,他們總覺得顧客會出現『小反應』,都是因為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有問題。」
醫院視醫療業為服務業 以病人為尊
問題2:衛福部對醫療暴力訂定清楚明確的做法和通報機制,醫院平時有教導你們應付暴力事件嗎?
答:有8人回答院內有標準作業流程,設有暴力通報鈴,連通警衛室,發生暴力行為時,可按鈴聯絡。
超過一半作答者表示,「醫院沒有或從來沒有教導」。
至於醫院的宣導做法如下:「提供線上課程」「僅教導大聲呼救,並按緊急連線鈕通報轄區警察」「發生事情再說,最近才討論如何因應暴力事件」「偶爾因為時事,開設相關課程」「服務禮儀課堂上,遇到神秘客儘可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也有醫院「僅在門診單位授課,病房不教」,或是「自行從醫院網站下載資料,如果不提醒,沒有人會知道」。
由此可知,有些醫院將醫療業當成服務業,要求醫護人員以禮對待病人。尤其相關機構會派出神祕客,扮演「奧客」角色,暗中訪查醫院,對醫院服務態度評分,因此,醫院希望醫護人員對可能的神祕客「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護理人員認為,醫院怕病人不上門,影響生意,選擇寧事息人,甚至認為護理人員態度不佳,引起暴力事件,讓受害者反而變成加害者。
多數護理人員不知向誰通報 醫院宣導不夠
問題3:醫院對醫療暴力的教育宣導是否足夠?請問您是否知道要向誰通報暴力事件?
答:18人表示,會向「護理長」「警衛」「警察局」「直屬長官」「職安單位」通報,其餘作答者表示「不知道」「不清楚」,也說「醫院宣導不夠」,可見,護理人員對暴力因應所知有限。
多數護理人員沒有參加醫療暴力演習
問題4:你們醫院平時會對醫療暴力事件演習嗎?
答:只有8人回答「有」或「有過一次」「一年1~2次」。其中一人表示,自己在急診室工作,每年都演習1次。其餘人都回答「沒有」,反倒有人參加過消防火災演習。
事實上,衛福部要求醫院演習醫療暴力應變能力,並且臚列「備有危害醫院急診醫療安全應變流程」、「院方慰問受害者」等25項進行演習,評核委員依項目給分、講評。

社會一方面同情醫療血汗的問題,卻又對醫護人員有暴力舉動,如果多數施暴者可以不被政府處罰,無法令醫護人員服氣。
護理人員不認同施暴者不罰、不起訴
問題5:從調查結果來看,最多的是不罰、不起訴施暴者,行政調查認為非醫療暴力案件,這是因為醫護人員太過緊張才報案嗎?
答:作答者不認同是情緒緊張才報案,他們報案是「為了保護自己」「事發當下,我們感到生命受到威脅」「難道要被打死了才報警嗎?」「醫護執勤被傷害,就應該報警!誰受傷害,不會緊張?就算走在路上,我無辜被揍,難道不能報警嗎?」「有時候家屬或病人幾乎要打過來,如果沒有其他人攔阻,就要挨打」。
對於有一半到七成五的施暴者不罰、不起訴,作答者有諸多疑問。
他們說,「為什麼不罰?有人受傷流血是事實,難怪一定要等到出人命,才算是真正的醫療暴力?」「在醫院發生的不叫醫療暴力,是叫什麽?」「難道要護理人員被殺死,才算暴力事件嗎?」「就是因爲很多都不罰或罰很輕,才會有這麼多暴力行為,檯面下、不為人知,被醫院吃案的一定更多」。
還有作答者認為,普羅大眾認為醫護人員應該犧牲奉獻,病人會利用有病在身,對醫護人員情緒勒索,判定不罰的調查者應該沒有被打過。
社會一方面同情醫護血汗 卻又言語暴力
其實,醫療暴力除了身體傷害,語言暴力、恐嚇也是另一種。「心靈傷害難以舉證,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言語暴力的痛!」一位作答者表示。
一位曾經在內科病房工作的醫師就回想,病人擺出高傲的態度,對醫療團隊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造成軟性暴力,令人不快,難以用法律條文定義違法,遑論施以懲罰。
他說,如果醫院想要息事寧人,「搓湯圓」的結果並不能撫平護理人員當下的傷害。社會一方面同情醫護人員的血汗情形,卻又一方面漠視言語暴力,病人使用醫療資源,強調付費者最大,即使制定嚴刑峻法,仍然難以拉回想要離去的醫護人員。
圖片來源:Unsplash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