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底,因為修改「醫師法」,衛福部打算增加波波牙醫(國際牙醫)實習名額,引發國內學歷牙醫不滿。事件延燒將近1年,爭議仍未平息,他們準備長期抗戰,成立「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持續監督牙醫政策和法案。

這是台灣界為了基層權益,第一次由牙醫師自主成立的團體,並選出「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為第一屆理事長。

回溯立法院在去年修法,以附帶決議通過增加波波牙醫(國際牙醫)實習名額,使得國內牙醫就業市場更加飽和,威脅國內學歷牙醫的生存空間。他們組成「本土小牙醫聯盟」,向立委陳情,上街頭抗議,今天轉型為正式醫界團體。

 

層牙醫師協會自行爭取工作權益

由於波波牙醫(國際牙醫)實習名額爭議引發社會關注,這一年來,各黨派立委輪番舉辦記者會支持本土牙醫,在今天的成立大會,立委王鴻薇、王婉諭、陳椒華到場參加,準備投入2024總統大選的前台南縣長蘇喚智也派人致意。

此外,基層牙醫的家長也現身相挺自己的子女,希望孩子的工作權不受影響。代表波波牙醫的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在3月分向衛福部陳情,當時,他們的家長也到場支持孩子,可見天下父母心。

協會成員的陽交大牙醫系教授林元敏表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約有一半理監事是波爸波媽,他們將子女送出國學習牙醫。雖然基層牙醫向全聯會反應,可是,未獲正面回應,只好另行成立組織,自行爭取工作權益。

 

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
來自基層的國內學歷牙醫師成立協會,爭取自身工作權益。

 

基層牙醫師被波爸老闆炒魷魚

「我因為參與抗爭活動,被波爸老闆炒魷魚!」在台北市診所工作的劉姓牙醫師告訴《Dr.131醫生醫》,雇主指稱他為了抗爭,無法正常看診,引發病人不滿,便禁止他上班,被迫離職的他只好另覓診所。

黃映綺則表示,她希望牙醫界從內部改革,訂定波波牙醫實習人數上限名額,便參選全聯會理事,但是卻遭到阻撓和打壓。

因此,協會成立之後,將推動修法,制定國外牙醫學歷實習名額上限,訂為國內招生總額的1/10,並且持續關注其他牙醫政策及法案。如果衛福部沒有改善,不排除重返街頭,再次抗爭。

延伸閱讀:牙醫未來趨勢:牙醫師愈多,民眾看牙愈便宜

由於波波牙醫(國際牙醫)希望完成實習,能夠到偏鄉服務,林元敏認為,偏鄉已經設有醫療站和衛生所,還有巡迴牙醫,甚至公費牙醫都難以在偏鄉找到正職,只能擔任特約醫師,由此可見,偏鄉並不缺乏牙醫資源。

 

陳彥廷牙醫師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彥廷(站立者)參加基層牙醫師協會成立大會。

 

國內外學歷牙醫師共同承擔偏鄉看牙需求

「全台地區除了烏坵,都能找到牙醫,台灣的牙醫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彥廷如此分析。

他認為,偏鄉人口稀少,牙醫診所難以經營,如果同一位牙醫師天天駐守,將形成人力浪費,倒不如由國內外學歷的牙醫共同承擔,大家排定時程,輪流前往,解決偏鄉看牙需求。

偏鄉駐診是國內牙醫系長久以來的傳統,陳彥廷希望,年輕世代不論學歷,能夠傳承,讓行醫的愛心持續下去。

 

圖片來源: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