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在3/17發表國內第一分第三劑疫苗試驗研究結果,發現莫德納全劑量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最高,達47.7倍、半劑量為39.8倍、BNT 32.2倍、高端為12.7倍,莫德納保護力是高端的3~4倍。
2021年12月開始,林口長庚醫院執行醫護人員施打兩劑AZ疫苗(AZ+AZ),以mRNA疫苗(莫德納、輝瑞)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做為第三劑追加接種臨床試驗,分析受試者施打第三劑後的一個月,研究免疫生成性與不良反應。
計畫主持人也是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的邱政洵表示,他們招募340位已施打兩劑AZ疫苗的醫護人員為受試者,隨機分派接受莫德納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BNT或高端疫苗為第三劑追加劑。
莫德納中和抗體濃度比BNT高,是高端3~4倍
邱政洵說,研究結果發現,在施打完第三劑後的第28天,不論是那一種疫苗,都能提升中和抗體濃度,達到體內抗體生成效果。其中,莫德納全劑量上升47.7倍、莫德納半劑39.8倍、BNT 32.2倍、高端12.7倍。
至於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四組都有顯著上升,上升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劑量4.2倍、莫德納半劑量3.9倍、BNT 3.1倍、高端3.3倍。
在副作用方面,莫德納比率最高(局部疼痛約97~100%、發燒約15.3~29.5%),高端則是最低(局部疼痛76.5%、發燒4.8%)。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第三劑疫苗的中和抗體和副作用
加強劑類別 | 中和抗體濃度 | T細胞反應 | 副作用 |
---|---|---|---|
莫德納全劑量 | 47.7倍 | 4.2倍 | 局部疼痛(約97~100%) 發燒(約15.3~29.5%) |
莫德納半劑量 | 39.8倍 | 3.9倍 | |
BNT(輝瑞) | 32.2倍 | 3.1倍 | 局部疼痛(96.4%) 發燒(10.8%) |
高端 | 12.7倍 | 3.3倍 | 局部疼痛(76.5%) 發燒(4.85) |
莫德納對付Omicron生成的中和抗體濃度最高
邱政洵說,研究也顯示,施打第三劑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力,和接種前相比,可以更有效對抗Omicron:莫德納全劑量上升86.6倍、莫德納半劑81.5倍、BNT 71.1倍、高端32.9倍。
因此,他呼籲民眾接種完前兩劑疫苗後,應該間隔3~6個月追加第三劑,以提升疫苗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
「以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質次單元疫苗,T細胞免疫反應則沒有明顯差異,」他補充。

林口長庚醫院檢驗人員對第三劑疫苗保護力進行研究,發現莫德納生成的中和抗體濃度優於BNT和高端,但是副作用也比較大。
國內沒有供應莫德納全劑量
不過,指揮中心目前只供應莫德納半劑量,沒有全劑量。
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將長庚結果和英國COV-boost研究相比,兩者顯示,mRNA相對於次單位蛋白Novavax免疫數字,增加比率差不多。
長庚對Omicron有研究中和抗體濃度,由於受試者以年輕的醫護人員為主,發燒比率較高,英國研究的受試者平均年齡大於60歲,資料中幾乎看不到發燒。
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