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界在去年掀起一場國外學歷實習醫師人數大戰,本土學歷的台台牙醫與國外畢業的波波牙醫對於教學醫院該收幾名國外學歷的實習醫師,雙方看法分歧,甚至鬧到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在關注。

代表台台牙醫的本土小牙醫聯盟認為,國內牙醫人數已經飽和,持國外學歷的波波牙醫如果大量進入牙醫市場,將擠壓台台牙醫的生存空間;也因為波波牙醫沒有經過國內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素質和醫術堪慮,非民眾之福。

「我們希望波波牙醫的實習人數定下天花板,不要超過國內牙醫系招生人數的1/10,也不能超過各校牙醫系的單一招生人數,」本土小牙醫聯盟成員之一的黃映綺牙醫師表示。

 

蔣萬安與本土小牙醫
本土小牙醫聯盟成員的黃映綺牙醫師(右)建議波波牙醫實習名額要定上限。

 

本土小牙醫聯盟建議波波實習名額定下上限

國內每年約招收391名牙醫系新生,根據她的看法,波波牙醫的實習名額今年有50名,已經超過1/10

她認為,未來應該降到衛福部口腔醫學委員會2018年的決議:波波牙醫的實習人數要降到30人,維持實習品質,並且顧及台台牙醫的就學權益。

24日,衛福部預告「國外牙醫學歷參加醫師考試臨床實作適應訓練辦法」草案,從內容來看,波波牙醫的實習人數依據「醫事人力供需、教學醫院實習量能及其他相關事項」而定,官員並沒有採納本土牙醫的建議。

 

衛福部草案公告遭本土小牙醫反對

這項草案預計公告60天,收集各界意見,短短9天之內,就有近700則留言表達反對,抗議衛福部仍舊保留增加波波實習名額的空間,對於期盼已久的草案感到失望。

由於近年到國外留學的波波牙醫為數眾多,光是畢業返台、排隊等待實習者就有400多人,加上還在國外就學的準波波牙醫,可能一共有2000人,要國內的教學醫院消化完這些波波,不知何年何月,波波都等得很心急。

「這都是分發處理制度出了問題,」黃映綺分析,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的一場會議是始作俑者。

當時的與會者在2017年對波波牙醫訂定實習先後順序:今年成績不盡理想、無法錄取實習者,明年可以優先分發,而明年度即使考到榜首,必須等前一年分發完畢,有剩下名額才能分發。

 

本土小牙醫聯盟
本土小牙醫聯盟反對波波牙醫增加實習名額,去年掀起極大風潮。

 

波波牙醫實習順序宜重新更改

「前一年的落榜者反而搶了第二年榜首的實習機會,」她說,這項分配不符合「擇優錄取」的競爭法則​​,而是「先搶先贏」「排隊就有」,波波排隊的人數因而才會在2017年之後暴增。

她還說,所有考試都是採當時的成績擇優錄取,今年沒錄取,明年乖乖重考,波波牙醫也該如此。當年度沒有分發訓練,就是沒有錄取,應該來年重考,不該靠排隊,等個810年之後,跟著一起實習。

此外,黃映綺提醒衛福部,牙科尚未納入醫院評鑑,各醫院對實習醫師的師生比參差不齊,從台大的11到某些醫院14,存在顯著差異,影響實習效果,值得衛福部重視。

看來衛福部提出的波波牙醫實習人數草案不獲本土小牙醫聯盟認同,衛福部需要發揮智慧,妥善應對,否則,這場本土學歷對國外學歷的大戰仍將持續。

 

圖片來源:Dr.131醫生醫、本土小牙醫聯盟、Unsplash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