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診所和藥局鬧缺藥,缺乏安蒙西林消炎藥、氧化鎂腸胃藥、普拿疼止痛藥等常用藥品,民眾引頸期盼,頻頻詢問藥局。可能是藥局被問煩了,乾脆在門口貼上「普拿疼已售完」的海報。
根據醫師公會全聯會調查,缺藥品項共計安蒙西林、氧化鎂、瘦瘦筆腸泌素、普拿疼、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小兒止吐止喘栓劑等131項。也有腎臟科診所表示,病人最需要電解質補充的鉀錠,早已買不到,苦惱不已。
診所藥局缺藥荒愈形嚴重
「這幾個月,診所缺藥愈來愈嚴重!」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表示。他投書媒體指出,大概一年前,某些藥物難以購買,變成賣方市場,要買10瓶藥,廠商罕見地只願賣2瓶。
他發現,診所不僅買不到藥,藥廠還提高價格,超過健保給付價。以某種抗生素為例,健保核價2.1元,廠商要賣他2.8元,必須自貼0.7元。
在台南偏鄉開設藥局的大台南藥劑生公會理事長李年豐也說,藥品供應已進入賣方市場,價量都由藥廠控制。他以健保價核23元購買咳嗽糖漿,藥廠報價24元,如果不依,就不供貨。
氧化鎂進價超過健保給付
至於缺到火紅的氧化鎂,健保價為0.16元,藥廠報價漲到0.41元,他說,缺藥必須等貨,還要藥局自掏腰包,算一算,一張處方箋可能連藥事服務費都不夠拿,在賣方市場下,藥局要怎麼生存?
王宏育認為,缺藥會這麼嚴重,和健保署「藥品分配費用比例目標制」有關。這項制度規定藥費不能占去太高的醫療費用,例如,2020年預估全年藥品費用是1700億元,一旦超過,藥價就要往下調降到此價位。
「這項制度的最大盲點是沒有考慮到台灣人口老化,藥品用量會愈來愈多,加上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出現新藥品,價格相當昂貴,想把藥價壓低在一定比例,要馬兒快,又要不吃草,可能嗎?」他反問。

藥局面臨缺藥荒,彼此之間以藥易藥。
高齡少子化影響藥廠生產動向
事實上,人口結構會影響藥廠生產的動向。小兒科診所醫師發現,原本常用的止咳栓劑、小兒口服退燒普拿疼80mg、ceflor抗生素口服液,因為新生兒生產數下降,用量減少,藥廠沒有意願,不視為優先製造品項。
這兩天,新任健保署長石崇良談到缺藥問題時表示,健保給付藥價每年都會調整,醫師開立的處方箋設有最低的「地板價」,低到一定程度不會繼續砍。不過,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的指示用藥並非如此,以致氧化鎂低到一顆0.16元。
石崇良認為,如果民眾需要,也希望健保署繼續給付某些藥品,指示用藥可以仿照處方藥,訂定最低給付價,以免砍到見骨。
雖然這項觀點獲得政黨和醫界認同,不過,近年來,每當健保署談到給付指示用藥,藥界總是持反對意見。

氧化鎂全台大缺貨,藥局必須自掏腰包,高於健保給付價,向藥廠採購。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呼籲健保署停止給付指示用藥,挽救缺藥荒。
指示用藥應停止健保給付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認為,健保法51條規定,指示用藥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應該停止給付,改為自費。儘管衛福部逐漸減少給付範圍,不過,健保實施28年,仍舊沒有完全執行。
她說,指示用藥約占健保總額20億元,健胃整腸的軟便劑、胃藥、止痛藥為最常使用的項目。根據消基會調查,國人每年丟棄的藥物約有193公噸、近5億顆,使得健保財務雪上加霜。
「民眾如果自費指示用藥,會珍惜藥品資源,藥廠利潤提高,就願意生產,減緩缺藥荒,」沈采穎說。她還引用一項美國研究,民眾每花1美元買指示用藥,保險公司可以節省6~7美元支出,一年下來,能省下1020億美元支出。
「美國保險公司不給付布洛芬、乙醯胺酚等指示用藥,民眾要自費購買,」她進一步說明。
由於電價可能在4月調漲,此時也是健保藥價調整的時候,她擔心,藥廠利潤更薄,缺藥危機將更嚴重,值得健保署三思。
圖片來源:Dr.131醫生、沈采穎藥師、年豐藥局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