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傳出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一名護理師疑似接觸境外個案而染疫,她的先生、孩子也確診。然而,她19年前曾經得過SARS,當年的類固醇治療,導致她關節壞死、至今仍需要做高壓氧治療,忍受痛苦的後遺症。
另一名和平院區走過SARS風暴的急診醫療人員,也於2021年三級警戒時,在工作中染疫,一度住進加護病房,家中多位成員跟著感染、隔離,衛福部發的補償金卻不到10萬元!
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的急診助理梁先生在2021年三級警戒期間,照顧確診病患而染疫。住院治療之後復工,遭受職場排擠,被迫調動工作。他不想傳染給家人,只好花錢在外租屋,至今還常氣喘、胸悶,政府的補償金只有6萬8000元!
這3個醫護人員因公染疫,領到少得可憐的補償金,和衛福部所言補償金上限提高到100萬元,相差甚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在22日上午到疾管署表達抗議。

在北市聯醫忠孝院區工作的急診助理梁先生(右)因公染疫,不想把病毒帶回家,在外花錢租屋,只拿到6萬8000元補償金,還要忍受身體不適的後遺症。
因公染疫醫護 補償不如防疫保單
北市聯醫工會理事長郭蕢瑩表示,2021年疫情一開始、人心惶惶,衛福部將因公染疫導致傷病的補償金上限從35萬元調高到100萬元,豈料染疫的醫護人員實際上領不到10萬元。
「這比500元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還低,令人氣憤衛福部的保障不如台灣產險!」她表示,北市聯醫工會已經和因公染疫當事人,向衛福部提起訴願。
「衛福部補償的6萬8000元,公文上沒有說明計算依據、衡量項目及參考標準,」梁先生說補償金發放過程不透明,令人無法信服。

台北市聯醫企業工會和相關工會代表到疾管署表達心聲,他們不滿衛福部沒有說明補償金審議小組的名單,不公布審核標準,懷疑是黑箱作業。
醫護人員質疑 補償金訂定是黑箱作業
郭蕢瑩說,依據《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設立「專家審議小組」審議發放金額,可是,衛福部不願公開小組名單、徵選方式、審議標準,完全黑箱作業、無從監督。
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午表示,專家審查醫護染疫補償金,具有一致性及參考準則,為了不增加專家負擔,不會公開審議小組名單,至於補償金額的項目、試算公式、審核標準,彙整後將會公布。
衛福部發布新聞稿指出,補助金按照症狀輕重及治療過程而有不同,非全數以上限補助。審議小組檢視疫調資料、就醫病歷等各項文件,釐清染疫情形和治療過程,並非都是上限補助。
不過,北市聯醫工會在傍晚發表聲明,希望衛福部立刻公布補償金的參考準測、對已經領取補償金的醫護人員補充說明,提出日後提供後續照顧的方法,並解釋補償金額是否由審議小組委員決定。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