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政策逐漸寬鬆,今年秋冬,除了要留意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也會反撲,捲土重來。專家提醒,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幼兒在口罩、新冠疫苗的雙重保護下,體內對抗病毒的免疫能力正在下降。
也是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的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發現,近來門診除了新冠病人,A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相關病毒也紛紛出籠,顯然已經進入免疫負債。
呼吸道相關病毒紛紛出籠
他說,呼吸道融合病毒會威脅5歲以下兒童的呼吸道,發出「咻咻」的哮吼聲,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呼吸道細小,呼吸顯得急促,加上哮喘、咳嗽,甚至咳得吐出食物,因為會有發燒,晚上睡不好,爸媽跟著受累。
回首2020年,國內曾經爆發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疫情比以往嚴重,黃玉成解釋,當時可能是民眾防疫略有鬆懈造成,今年是否再度大流行,還要觀察。
不過,他認為,新冠爆發2年多來,這段時間出生的嬰幼兒是在口罩、疫苗保護下成長,沒有碰到病毒,免疫系統缺乏訓練,在過度乾淨的環境裡生活,未來沒有抵抗力,可能造成過敏、自體免疫等問題,未必是好。

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幼兒,體內免疫系統沒有受到病毒訓練,令人堪憂。
3歲以下嬰幼兒要訓練免疫力
「一位媽媽告訴我,她的1歲孩子還不太會說話,可是出門前,卻懂得比出口罩的手勢,」他笑著表示,口罩政策深入人心,連1歲幼兒都牢記在心。
彰化秀傳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陳書農也在院內網站上表示,疫情以來,腸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大幅減少,身體的免疫系統如果太久沒有接觸特定的病原體,對這種病原體的免疫反應就會慢慢下降。
他說,今年6月,法國一份針對15歲以下兒童的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兒童因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了63%侵襲性肺炎鏈球菌、91%流感與74%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案例。

公費流感疫苗從10月1日開始施打,具資格者應儘早接種。
幼兒在戶外空曠處可以脫下口罩
黃玉成建議父母,2歲幼兒如果打完該打的疫苗,應該在戶外空曠處脫下口罩,接觸外面的空氣,甚至適度接觸病毒,訓練身體的免疫力,加強對病毒的免疫適應性。
10月1日開打流感疫苗,由於國內供應600萬劑,只有1/4的人能夠接種,他認為,具公費施打資格者應該把握機會。
由於流感病毒開始反撲,他不敢預言今年的疫情會如何發展,不過,澳洲、美國提前發生,台灣也會如此。
澳洲的流感高峰通常是在7、8月,可是,今年3、4月提早爆發,而且是5年來最嚴重;美國的高峰通常在冬天,今年提早到3、4月,台灣在9月出現A型流感,比以往提早2個月。
相較英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高達8成,台灣只有5成,黃玉成提醒長者要去施打。
圖片來源:高醫附醫、photo ac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