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不再有醫療暴力、被當人看」、「請衛福部、醫院不要再虐待護理師了」、「護理師不是次等國民」、「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政府別再壓榨前線醫護」。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護理人員紛紛在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臉書寫下自己的願望卡,內容道盡他們的工作辛勞和委屈,也反應來自醫院雇主、病人的不平對待。

台灣護師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國際護師節是白衣天使的日子,但是,台灣的護理師很不開心,也不快樂。因為疫情快速攀升,平日工作負荷量大的護理人員更加忙碌不堪,有人洗手洗到手受傷,戴N95口罩,臉上出現深深的壓痕,更有人不幸感染新冠肺炎。

「護理人員苦不堪言,政府沒有補足人力,該給的防疫津貼,醫院還打折、延遲發放,」她說,護理人員冒著確診風險,擔心一旦自己感染,很可能會傳給家人,面對不斷湧入的患者,只能哭泣,甚至有護理人員為了能夠休息,希望自己確診。

 

工作權益沒改善  護理人員不快樂

護師節前夕,相關單位陸續舉辦慶祝活動,表揚優良護理師,衛福部官員也送上「護理人員辛苦了、共體時艱」等話語。

不過,看在陳玉鳳眼裡,這些應景儀式不具實際意義,她看不出政府有意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權益,護理人員快樂不起來。

「護理人員是第一線和病毒拚搏的工作人員,」她說,為了照顧確診病人,他們直接面對病毒,可是,一旦感染,院內匡列其他醫療人員,醫院雇主總是第一個怪罪護理人員,指責他們是始作俑者。

 

疾管署資料顯示,因公染疫申請補助者以護理人員最多,比率是53%

 

因公染疫補助案  護理人員超過一半

根據立委洪申翰從疾管署得到的資料,20201月到今年4月,因公染疫請領補助的118項案件當中,護理人員就占了53%,超過一半,足見他們工作具高風險。

回溯2020年,陳玉鳳就呼籲衛福部,要求醫院提供住宿場所,讓護理人員照顧確診病人之後,不要把病毒帶回家,但是,不見回應,如今確診人數增加,護理人員感染機率大增,醫院雇主不認列因公染疫,規避通報職災,也不准予公傷假。

「只要同事確診,人力就更吃緊,你就看到單位裡的護理師就愈來愈少!」台大醫院企業工會護理師柴世媛表示。

 

人力不足  確診護理師被迫提早上班

「令人生氣的是,確診護理師居家隔離3天,第4天之後,只要快篩陰性,院方認為護理人力不夠,就要被迫提前銷假上班,」她說,確診者即使不是快篩陽性,仍舊感到疲累,卻要強忍不適,穿戴防護衣,披掛上陣。

她還表示,指揮中心要求醫院加開專責病房,院方調派護理人員支援,除了原有的病人,還要額外照顧確診者,並且執行不熟悉的工作動線。然而,專責病房的通訊、通風設備異於一般病房,醫院準備不及,護理人員進入病房,還得自行設法和病房外的護理站聯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護理師曹芸華在4月分疫情大爆發之後,被派到專責病房幫確診病人洗腎,扛起沈重的工作壓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護理師曹芸華(前排中)不滿疾病署調高專責病房的護病比,她認為這將會危及病人安全。

 

專責病房提高護病比  危及病人安全

她說,進入病房之前,要先穿上好幾層防護衣帽,戴上3層手套,上下密不透風,弄得全身大汗。每當進出專責病房,就要脫下更換,因此,在病房裡,上廁所、喝水、擦汗都是奢求,只能在穿上防護衣之前,不要吃喝,避免去上廁所。

專責病房護病比是15,護理師要幫病人打針、換藥、更換身上管路,可是,疾管署直接下令調高3~4倍,她認為,讓一個護理師同時照顧15~20個確診病人,等於是叫護理人員加班,工作做不完。

「照顧1個病人要1個小時,10個病人就要10個小時,而多照顧1名病人,死亡率就提高7%!」曹芸華反問,疫情延燒,政府不顧醫護,難道也不管照護品質和病人安全嗎?

 

護理師寫下2022年國際護師節的願望卡,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政府別再壓榨前線醫護。

 

質疑醫院作梗  防疫津貼拖延發放

至於防疫津貼,護理人員也無法即時領取辛苦工作的所得。陳玉鳳發現,護理人員總是晚了好幾個月才能領到,令人質疑醫院事先挪用,事後才歸還,她建議衛福部改變做法,跳過醫院,直接發放護理人員。

長久以來,護理人員多次向衛福部發出呼求,不過,他們的工作權益改善有限,也難怪在這個屬於自己的節日,無法感到高興。

 

 

圖片來源:Dr.131醫生醫、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洪申翰臉書

 

⇩⇩⇩⇩⇩⇩按讚訂閱看更多⇩⇩⇩⇩⇩⇩